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知识 > 知识

从失和苦中获得能量

2024-07-04 12:23:24知识 阅读

【第二十三章   希言自然。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,同于道,德者同于德,失者同于失。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。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。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】

【希言自然】,这是这一章的总括。希是少的意思。希言就是少言。希言自然,就是自然之事无须多言。关于自然的道理,不需要多讲,自己仔细去观察就行了。

一个手机号就是一条人生路,从手机号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财运,事业,健康,感情,性格,能力,贵人运等信息,想知道你的手机号码隐藏的秘密吗?添加老师微信 429803488 回复“号码分析”!99%的人测试之后都说相当准!

佛家也是讲究“希言”,言语道断,一说就错。所以,释迦拈花,佛祖微笑,这不可说之法就已经讲完了。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,未说一字,为什么呢?因为,法不在文字上,而在文字之外。法不可说,要去证悟。法在哪里?郁郁黄花无非般若,潺潺流水皆是妙音。法无处不在,就在自然之中。所以,也可以说是“希言佛法”,和老子的“希言自然”是一个意思。

后面一句就解释了为什么是“希言自然”,也就是说,为什么自然之道是不需要言语来讲的,这是因为,【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】飘风就是大风,骤雨就是大暴雨,大风是不可能一直刮的,暴雨也不可能是一直的下,孰为此者?是什么在驱使着这一切呢?是天地。

【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】这一句是引申,从天道而引申到人事上。天地万物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,对于人而言怎么可能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呢?想起《西游记》里的一句话:“天地本不全,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。”这句话很可能就是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,只不过做了一点变通而已。

世事即不可能永恒不变,也不可能完美。我们看太极图就可以理解这句话。阴阳太极图,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阴阳消长,阴极而阳,阳极而阴,阴阳是互为转化的。再一个,太极图中,阳中有阴,阴中有阳。没有纯阴纯阳的道理。这个道理应用到人事上,就是,好即是坏,坏即是好,好到极点就变坏,坏到极点就变好,这就是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的道理。同时,好中有坏,坏中有好。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友。这才是天之道,才是自然之理。

【故从事于道者,同于道;德者,同于德;失者,同于失。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。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。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】这一段话,讲的是应用。前面的道理明白了,那怎么指导我们的生活呢?就是上面这几句。

从事于道者,就是一心求道的人,一心求道,就会与道相应;一心求德,就会与德相应;一心求失,就会与失相应。相应,就是获得能量的意思。就好比,求佛菩萨,就会与佛菩萨感应,得到佛菩萨的加持。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。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,意思就是,当与道相应时,道的能量就会贯注到求道的人身上,求道的人就会获得道的能量。同样,同于德就会获得德的能量,同于失就会获得失的能量。

一个手机号就是一条人生路,从手机号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财运,事业,健康,感情,性格,能力,贵人运等信息,想知道你的手机号码隐藏的秘密吗?添加老师微信 429803488 回复“号码分析”!99%的人测试之后都说相当准!

同于道的这个同,有点类似于佛家所讲的“信、解、行、证”,做到这四点就是“同”。也就是说,得信道,解道,行道,证道,最后才可以说是同于道。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认同,光认同,而不行证,是不能叫作“同于道”的。如果信解行证都做到了,那就是佛菩萨了,至少也是圣贤,这样就知道“同于道”的意义了。

同于道,同于德,这个好理解,但是,为什么“失者,同于失”呢?为什么“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”呢?

佛即道,道法自然,如来。道就是自然,自然之道用于人事上就是德。所以,所谓的道德就是自然法则,客观规律。同于道同于德,就是合于自然,按规律办事。失其实是客观规律的一个侧面,包含在道与德之中的,本来讲了道与德之后,就不需要再讲失了,但是,因为人们经常忽略这个问题,所以,特别的提出来加以强调。

什么是失?失就是不好的,坏的,错误的。就好比说,刮大风了,下暴雨了,你会说,这是坏天气,很不好,但是,要是30年不刮风不下雨,你觉得可以吗?那个时候,你大概就会想起刮风下雨的好处了。不是这个事情不好,只是你没有看到好的一面罢了。塞翁失马,焉知祸福?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,只有两面都面对,都接纳,才会圆满。那些不好的,坏的,错误的事物,也是自然的部分,只有去面对,去接受,才会从中获得能量——就象从夜晚中获得能量一样。

孟子曰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。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这就是为什么唐僧要取到真经,必须要历经81难的道理。不是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?不经历风雨,如何见彩虹?佛家讲究以苦为师,修行的第一步,都是从“苦集灭道”的苦开始的。这样就知道失的意义了。所以,“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”,以苦为师,就会从苦中获得能量,以失为师,就会从失中获得能量,师法自然,就会从自然中获得能量。同于道,同于德,同于失,真做到了,那就是天人合一,非圣则贤了。

所以,当你失去什么的时候,不要总盯着失去的部分,而应该问一问:我从这失去中能获得些什么呢?失得失得,有失必有得,这是天道。这样想了,就是“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”了,就会从失中学到东西,获得能量。

【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】这句话在十七章也有出现。【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】结合上下文,这句话在十七章主要是讲君王之道的,意思就是,君王对百姓应该讲诚信,反之,就不会得到百姓的信任。但是,这句话在这里,结合上下文,就不只是指君王之道了。因为,这一章讲的是自然之道。所以,这一句所指的范围就更大些。意思就是:诚信不足,就不会获得外在的相应。通俗来说,就是心不诚,就不灵。

一个手机号就是一条人生路,从手机号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财运,事业,健康,感情,性格,能力,贵人运等信息,想知道你的手机号码隐藏的秘密吗?添加老师微信 429803488 回复“号码分析”!99%的人测试之后都说相当准!

这个信是非常重要的。佛家讲“信解行证”,把信放第一位,儒家《礼记·大学》有言:“诚于中,形于外。”西方有个叫琳达·拜恩的,就是有感于这句话而写出了畅销书《秘密》。基督教则是“信上帝,得永生”,相信就行了。老子这里讲到信,也都同时具有上面这些意思。说到底,强调的就是心的作用,万法唯心所现。我们所得到的,就是我们所相信的。怀疑什么就会失去什么。信为道之匙,相信什么,就会打开什么的大门。

 

热门推荐

热门点击